胶东在线 烟台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大学生网 > 消费娱乐

“小包总”杨烁 投身“大三线”还原初代航天人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发布时间:2018-08-22 10:28:45

res05_attpic_brief
res07_attpic_brief
res09_attpic_brief

  从《生死线》开始,杨烁多年延续着荧屏硬汉的形象定位,直到一时火爆的《欢乐颂》中“小包总”,杨烁通过这个霸道总裁让观众看到了他在塑造人物能力上的更多可能性。此次,放下刀枪棍棒,脱下西装外套,杨烁回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卫视的热播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中,饰演浑身充满热血、投身于大三线建设的军人子弟“张利军”。该剧讲述了张利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共同经历感情的碰撞和梦想的交织,在导师高占武(任程伟饰)的带领下,为实现航天梦想,将青春甚至生命献给新中国导弹、火箭研发事业的热血故事。

  “借星喻人”不忘祖辈恩情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中,杨烁饰演的张利军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军二代”。不同于以往的“硬汉”、“雅痞”形象,梳起分头、穿上皮夹克,化身为军人后代的杨烁,是一个投身于祖国航天事业,为建设新中国倾尽全力的热血知识青年,表面上油嘴滑舌、冲动莽撞、自带缺点,实则坚忍不拔,有着一颗明朗赤诚的报国之心。无论是身为工程师还是作为一名后勤处处长,他都尽忠职守办好每一件事,包括剧情后期进入改革开放后,他仍努力抓“三产”,使工厂能够正常运营,最终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张利军的扮演者,杨烁对这个角色称赞有加,直言“这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角色,更是一个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感恩祖辈的角色”。剧中,张利军一直在经历困难和解决困难中前进,所有的难题他都能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原本是斗志昂扬的火箭工程师,却为了顾全大局主动担任后勤处处长,带领众人开荒种菜;在国家经济捉襟见肘之时,他又巧妙利用科研成果制造民用产品,并将盈利悉数投入到国防建设中去。在杨烁眼中,张利军是最无私的民族英雄,他所代表的那群人,需要后辈们去永久铭记和感怀,“这些英雄百年之后就是天上的一颗星,到了晚上你就能瞧见,不光是咱们中国人能瞧得见,外国人也能看得见。”

  杨烁坦言,《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是他从演以来因为剧中角色和故事哭过最多的一部戏,仅仅将自己置身于片场的大工厂中,就能使自己的内心丛生多重崇敬:“当你进了那个厂房,你看到那个造好的火箭道具一比一的摆在那儿的时候,你流眼泪就是情不自禁的。”回忆起剧中哭的最为痛心的一场戏,他透露是一场关于生死离别的戏,剧中练练饰演的向晴是张利军的发小,两人的感情一波三折,在即将结为夫妻之时,向晴却因公牺牲以至张利军一生难以忘怀,“我在戏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是说,‘人呢?活要见人,死得见尸,你说她没了,总得给我一个物件证明她没了’”,言语间,尽是对这段感情的喟叹以及对“先大家后小家”的无奈与敬佩。

  “抱怨”剧组太狠心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创作耗时七年,剧本的编写更是经历了“三换编剧,六易其稿”的打磨,杨烁直言自己拿到剧本后,躺在地板上、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全部看完。尽管当时的他腰病缠身,却还是很快接下了这部戏,“我想为我爷爷奶奶做点事,希望大家去了解我们的爷爷奶奶们怎么过日子,怎么为祖国拼搏、努力的,所以我接了这个角色。”

  为了让自己能更快地进入角色状态,杨烁在开拍前翻阅了大量资料,主动向工厂里即将退休的技术工人取经,耐心学习复杂的机器操作。他笑言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历不仅让自己深入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人文与风貌,还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的“纯粹”与“可爱”:“最后一天的时候,老工人们集体过来跟我合照,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真的太灿烂了,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东西还是笑得那么开心。”

  有趣的是,对待角色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杨烁,在片场却是一个“坏孩子”,甚至直呼“剧组缺德”。谈及拍摄趣事,杨烁有些“抱怨”:“剧组把我们就扔在那几个厂房,跟坐监狱一样,坐着坐着我们就自然而然变成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了。”工厂的拍摄环境虽然艰苦,但演员们也会苦中作乐,而杨烁就担任起了剧组“兴奋剂”的作用。戏里高占武是张利军的上司也是恩师,戏外任程伟和杨烁则是一对“欢喜兄弟”。尽管同剧组的其他年轻演员将任程伟视为“老戏骨”、“老艺术家”,但在杨烁眼中,任程伟却是好欺负的“老大哥”:“有一场戏是导演临时给程伟哥加的,那个台词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然后他把词背的很熟,我就开始搅和,我过去和他聊这聊那,弄得他一开机就忘词了,站那臊得慌就更记不住词了。”对此,“爱捣乱”的杨烁也自有一番说辞:“老艺术家准备那么充分的台词会让年轻演员很紧张,我去逗他们,给他们添乱可以缓和一下片场气氛。”

  戏外和“老戏骨”们相互逗趣,戏内和“老戏骨”们相互感染,正如杨烁所说,“真正的老戏骨,是你一看到他们,就仿佛自己也活在那个年代。”将戏中的师生情谊带到戏外,又将戏外的兄弟之情融入戏中,杨烁与任程伟演绎的“三线军工情”在打动观众的同时,也将大三线时代的纯粹与炙热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追思。

  身体力行做好“演员”

  走过T台、画过动画线条、端过盘子的杨烁,曾经是一个略带忧郁和羞涩的小生,在各行各业经历几番沉浮之后,他沉淀出了自己独特的熟男魅力,最终成为“迷妹无数、片约不断”的实力派演员。回忆起最初接触表演行业的经历,杨烁表示自己和张利军一样有着“义无反顾”的勇士精神,工作中很多事需要再坚持一下,“咬咬牙,就把这个挺过去了”。

  从《生死线》开始,杨烁凭着“四道风”真正走进观众的视野,从此接下无数“硬角色”并亲身上阵,伤痕累累的他最终以硬汉形象在演艺圈站住了脚跟,而此时的杨烁也进入了困惑期,“找我的戏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看的剧本是越来越少,我自己又太渺小根本改变不了。”为此,徘徊于“随波逐流”和“另起炉灶”之间的杨烁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直至《欢乐颂》的出现给了他一个方向。“小包总”一角的深入人心,使杨烁多了一个“行走的荷尔蒙”的标签,粉丝群体也逐渐年轻化,而此时的他并未留恋爆红的滋味,反而接连出演了《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大江大河》等年代正剧,继续探索演绎之路的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江大河》,年底也即将在北京卫视播出,杨烁在剧中饰演了一位雷厉风行、敢闯敢做的农村改革者“雷东宝”,他带领着全村人紧跟政策、兴办实业,尽显改革时代的色彩。为此,他特意为剧增肥,历经从寒冬到酷暑的锤炼,真正肩负起作为一名实力派偶像的引导责任。

  从业将近十五年的杨烁,一半以上的职业生涯都是搏命出演,多年经验的他用“四大拷问”对“演员”两字进行解释:“你得问问自己你做的功课够不够?你做的努力够不够?这些戏你到底想了多少方法来诠释?你有琢磨过这事吗?”于自身,杨烁更是身体力行做好“演员”,将声带息肉手术一推再推,坚持为《大江大河》配音,只因其中“雷东宝”一角让他觉得重新再活了一遍。而立之年爆红的杨烁只求“对得起每一个本子,对得起每一个角色”。

  北京晨报记者 冯遐

责任编辑:刘杨

相关新闻

党团榜样EXAMPLE

更多

创业故事INTERVIEW

更多

男神女神PRANKING

更多

烟台大学生网公众号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