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 烟台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大学生网 > 校园达人

【人物专访】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刘大玮老师:言笑晏晏 亦师亦友

文章来源: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发布时间:2019-03-08 11:10:30

  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3月8日讯(通讯员 兰芳 董春雪 李芸 胡懋钰)刘大玮,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任教,副高职称,资深编导。199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烟台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任主持人、编导。1996年《长岛系列》获山东省外宣节目一等奖;1998年《广州烈士陵园》获全国电视节目社教类一等奖;《地铁诗篇》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合著《问题性系列报道理论与实务》一书。

  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时期的刘大玮老师

  迷茫和不知所措,作为人生的常态,在青年时期总是格外棘手1994年,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的大玮老师,也和今天的大学生一样,为了以后干什么这个人生课题陷入迷茫。好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她,明确自己不想做什么:做老师是我年轻时候不会选择的职业,自己的性格好动活泼,做不成一个传统的老师”。

  而今天,已经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教书7年的大玮老师,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写进教案里,用真实故事+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生动了起来,给新闻学子上了一堂又一堂接地气的专业课。亦谐亦庄的教学风格,也使她在文法系实实在在地吸了一把粉儿。

  年轻的美女记者

  25年前,在大玮老师还在为“以后干什么”这个问题迷茫的时候,一个进入报社工作的机会出现了。记者,这个在九十年代承载了无尽荣光和理想的职业,除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感,每天新鲜、多元、未知的工作环境强烈地刺激着理想青年的神经。她毫不犹豫地去了报社报到,因为活泼好动的性格加上出众的形象,大玮紧接着被推荐到了烟台电视台,成为了国际部的一名主持人。

  工作两年后,大玮(学生爱称)又一次抓住了去广州电视台工作的机会。从1996年一直到2007年再次回到故乡烟台,大玮在广州电视台做了11年的主持人和编导。

  大玮进入电视台,就像鱼游进了海洋1996年,作品《长岛系列》获山东省外宣节目一等奖;1998年,《广州烈士陵园》获全国电视节目社教类一等奖;《地铁诗篇》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不像其他职业,记者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行当,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采访的时候,通过倾听别人的故事,自己也像是过了各种不同的人生。”做一个记者,在大玮老师看来,是命运安排好的事情。

  年轻人需要锋芒必露这是大玮老师经常和学生提到的一句话,“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特征,锋芒应该是你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特点。不要在现在的年龄想太多太远的事情,能把当前的事情做到最好,你就已经很出色了。”

  对于自己青春时代的定义,她选择王小波书中的特立独行四个字,把这四个字展开就是:敢想敢做,高调随性。受命运眷顾,15年的记者生涯,年轻的女孩把梦做到了最极致。

  刘大玮老师在广州电视台

  从无冕之境到三尺讲台

  大玮老师站在PPT旁边,语速平缓,言笑晏晏,时不时地拨弄一下头发作为话语的停顿。正在讲的是《当众讲话与高效演讲》,自从2013年开课以来,这门课已经从原来的全校公选课变成了文法系三个专业的选修课,她自己非常喜欢这门课,备课自然下了很多功夫。大玮老师说:“今年偶然看到了一本和课程相关的畅销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思路让我得到新的启发,昨天晚上还在修改PPT。从开课到现在,每年都会有新的内容揉进去。”

  从接受采访到我们见面,中间是短短的3个小时,我和其他两位学生记者扒开后门的门缝,偷偷地溜了进去,选择了最后排角落仅有的几个空位坐下。随着下课时间的逼近,坐在后面的我突然紧张起来,现在作为采访者的我,在去年,曾经坐在相似的位置,怀着同样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被大玮点到名字。

  这节课的考核要求之一,是每个学生都要选一个话题,脱稿上台演讲。这是大玮老师的有意为之,作为一名新闻学子,讲话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喜欢这门课,除了可以学到大量实用的专业知识,还有各种精彩漂亮的故事令他们着迷。

  怀揣新闻理想的同学们,透过大玮打开的窗口窥探到了理想的模样:我们沉浸在她采访唐国强的趣事里,沉浸在各种采访案例里。那像是一场华丽的梦,一批批学子在她的梦里出出进进,把经验和知识装进口袋,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她选择了最前排座位坐下来,回过头来轻轻地:“问吧。”

  在桂林采访电视剧《长征》剧组,与唐国强合影

  我是一个充满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

  事实上,2012年大玮老师进入文经学院教学之前,她已经在山东文化产业学院(现在的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了3年多的书,虽然她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把大量的职业案例带进课堂,但她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短板,于是2013年她考取了山东大学的在职研究生。那两年是她最累的时候——工作日在学校授课,周五晚上十点多坐火车去济南,周六早上六点来钟匆忙洗漱好直接去教室上课,周日傍晚下课后赶最晚一班的大巴折回烟台,经常是周一凌晨两点才下车,又要准备当天的授课。学生和教师身份重叠的两年,辛苦有之,充实有之。她经常会用自己的这段求学经历激励学生们要珍惜在校读书的时光。后来大玮老师学成归来,在系统理论知识的加持下,授课愈加得心应手。

  “我之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是一个充满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我会为了目标不断修正理想。”

  在大玮老师的朋友圈,除了记录生活,还会时常出现各种“广告”,这些广告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的创业信息。对于大学生创业,大玮老师说:“十分支持!但是不要随大流,在创业之前要注意积累,多读书多经历多思考,不要盲干。学新闻的孩子脑子比较活,聪明,但是也要警惕这种聪明,任何不联系实际的聪明都是危险的。”

  中国新闻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闻业较于20年前,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忧虑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遭到质疑,无冕之王的权利因全民记者的出现受到撞击;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自媒体新媒体市场星光大作,新闻人的选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多元,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借流量的东风实现个人价值。

  在大玮老师和文法系全体教师的努力和不断修正下,一届又一届新闻学子毕业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创业领域创造了精彩。目前大玮老师邀请几位优秀创业学子进行了自媒体创业案例分享,这些年对自媒体行业思考的论文也即将发表。

  刘大玮老师在教室上课

  不慌不忙的从容心态,在今天“忙文化”中成为了一种需要培养的气质一直都把“经历”看得特别重要的大玮,也在经历中获得了“平和”的底气:“以前可能会想要快乐,现在更加看重喜悦,快乐需要借助外物获得,而喜悦完全源于内心。这是我理解的内心强大。”

  迎来送往,每年秋天准时迎来一张张稚嫩的求知面孔,初夏时节又把一批批饱腹的新闻学子送上工作岗。大玮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找到了与其匹配的个人价值,亦师亦友的人格魅力,使她在微信上经常和学生交换各种关于情感和学业的看法,她用一种作为过来人但绝非说教的姿态帮学生分析,提供合理建议。

  她说:会一直等着微信响起同学们的好消息。

责任编辑:于超

相关新闻

党团榜样EXAMPLE

更多

创业故事INTERVIEW

更多

男神女神PRANKING

更多

烟台大学生网公众号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