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2月4日讯(通讯员 王朝荣)2020年2月2日,有雪,有爱。来自滨州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的8名医护人员,分别从滨州和烟台两地启程赴济南,汇入山东省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伍。当晚抵达湖北黄冈市大别山医疗中心,与前两批医疗队会师。至此,“大别山”里共有20名滨医人直面新型冠状病毒,与湖北同行并肩作战。


两所附院是山东蓝黄两个区域的三甲医院,此次同时被两地政府定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肩负肺炎预检、筛查、接诊、消毒隔离防护等重要工作,守护着当地人民的健康之门。
从全国防疫阻击战号角吹响的10天时间里,滨医“战士”转战两省三地,坚守蓝黄两区,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冲锋画面、亲情场景,涌现出一个个党员模范、骨干表率。党委书记车先礼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肆虐,做好疫区救援和驻地防控,这是滨医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疫情阻击战是一场先锋会战,只要我们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勠力同心、敢打敢拼,我们一定能赢!”

笑别离:“体现专业和价值的时候到了!” 2月2号8时30分,烟台。孙长安、蔡洪伟、杨越美,烟台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师,3名85后。告别那一刻,他们握紧拳头扬眉立誓:“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作为医护同行,孙长安的妻子刘珊给了丈夫一个大大的拥抱:“体现你专业和价值的时候到了!好好工作,好好回来,把弟弟妹妹保护好!”“弟弟”蔡洪伟眼睛中带着笑意,他觉得医院里同事们集体请战,能被选中既是幸运儿,也是责任人,“今天短暂的分别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等到胜利那天,再回家陪父母吃上一顿团圆饭!”“妹妹”杨越美的行囊里,比平时多了眼药水、压缩饼干和几双舒适布鞋,那是首批赴湖北的呼吸内科李燕护士长特意发微信叮嘱的:“值班时间长,这些东西都用得上”。

2号10时,滨州。滨州附院急诊重症医学科的夏娟娟、魏肖星,重症医学科的常文胜、苑东欣、段前涛5名护士,在滨州校区大门前集结。这座仿古门楼承载着学校独立办学50年来的使命担当,也镌刻着以仁心妙术为核心的精神追求。“每人一段告白,让校门见证”,护士们相约着,举起手臂。夏娟娟,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10岁,小的2岁3个月,“家人十分支持。我现在巴不得火速上‘战场’”;魏肖星,90后中共党员:“要为五个月大的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常文胜,已连续三次请缨,孩子才刚刚出生:“没有困难,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支援前线,不论生死,无怨无悔”;苑东欣,出征日恰逢她的生日,“这个生日对我来说真的太不一样了,我会努力克服困难,待我们战胜病毒,平安归来”;段前涛,一周前就在为出征做准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愿为抗击疫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三批送行的队伍中,都有“抗疫老兵”、副院长吕长俊的身影。2003年,他主动请缨到SARS疫区一线,带领山东省支援河北防治非典医疗队进驻张家口,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被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荣立山东省一等功。这一次,他一再叮咛队员们好好加强防护,并细细指点救援实战操作要领。

10时30分,载着滨医医护人的中巴车驶出校门。身后,是2万余名滨医师生医护员工的深情祝福,前方,是一线战友与湖北灾区人民的翘首期盼!

李洪波在一线救亲人:“把他们当作亲人,你就不怕了!” “我们山东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医院后的第一个夜班, 11点左右,病人陆续入住。凌晨3点,我着装、消毒完毕后,进入了隔离区。这时候,必须要快速抑制住自己的恐惧,尽快调整情绪,投入工作。隔离病房内没有陪人,对于正在和病魔斗争的患者们,我们既是他们的医生、护士,也是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亲人……”李洪波,滨州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大年初一抵达湖北黄冈。 1月28日,经过山东省医疗队全体人员与黄冈市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有黄冈“小汤山”之称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启用。山东勇士们激战一夜,持续收治转院患者,截至次日早晨6点已收治50多名患者。李洪波记录了当晚的情景:“除了不断地问病史、查体、下医嘱,我们还要尽量与患者多沟通,减轻他们的恐惧,给他们带来希望。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会给他们打水,送饭,搀扶着他们去洗手间……厚厚的防护服,沉重的雨靴,满是雾水的眼罩,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发挥’。越忙,雾水越多,最后完全无法正视前方的事物,只能从眼罩的侧缝里来观察。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半盲人的状态下,我在隔离区内忙碌了7个半小时,交完班,我才发现自己全身已湿透,腿都抬不起来了……”张家栋,滨州附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巡视病房时,他遇到一家三口确诊患者。父母四五十岁的样子,儿子只有二十岁,但病情较重。妈妈为了让儿子更暖和一些,把自己的被子给儿子盖上,和丈夫挤在一张床上。“我对他们说再拿一床被子吧。那位妈妈说别了,还是把被子留给你们和其他的病人吧。当得知我们是山东医疗队的救治队员时,她情绪很激动,用颤抖的声音表达了对我们的感谢。当时我眼睛也湿润了,感觉着亲人般的信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护士王炎义最难忘的是,一位病患阿姨看到他忙碌到浑身湿透的样子,竟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

救援现场,挑战无时不在。曲文杰,烟台附院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ICU护士长,在给一位20岁左右的小伙子输液时,难题来了。“操作太困难了,护目镜、三层手套,太影响工作,止血带轻了不行、重了不行”,“找血管时拍打、触摸是没有感觉的”,她安慰患者自己尽量一针扎进去,小伙子也很理解,说您尽管扎就行。关键时刻靠着扎实的基本功,一针到位!可后面的粘胶布问题又来了,胶皮手套和胶布粘在一起很难分离,这么一件原本不是事的事变成特别费劲的事,“平时信手拈来的静脉输液现在大概用了十几分钟,病区还有二十多个需要输液的,大家可以算一下,全部输一遍要耗费多长的时间,这对于护士们的体力精力是很大的考验。” 2月1日夜,滨州附院呼吸内科潘磊副主任医师、任云霞、王晶护士,内科陈贞敏、栾甜护士,重症医学陈凯、吴伟护士等第二批援鄂医队队员,在经过前期培训和考核,正式进驻当地医院。因为排班靠后,陈贞敏和吴伟焦虑地等待着,听到战友们下班后的分享与鼓励,两人面对镜子加油鼓劲:“我能行!背包早已整理好,期待明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