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3月2日讯(实习记者 孔文杰)为更好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大学生群体居家安全和思想稳定,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依靠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疫情防控、班级活动、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等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一体,取得良好效果。
网络主题教育树立家国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上加重。2月10日、21日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相继开展了“疫情网络思政课”“遵守防控纪律”“敬畏与感恩”等主题班会,一方面强调疫情期间遵守防控纪律,做好假期规划,服从学院网络教学课程安排,督促学生们自觉按时上课,做好课程预习、复习;一方面传达学校关于疫情期间学生资助政策相关通知、要求,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学院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期间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视野看待问题,勇于担当,树立家国情怀,做一名有思想、有深度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班会结束后,韩磊同学说,“国是千万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各地纷纷捐款捐物慷慨解囊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为国家而战,凝聚力量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与好书同行开拓学术视野
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给予我们分辨的智慧,给予我们行动的方向。为确保学生不荒度时光、合理利用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积极倡导学生珍惜居家时光,切实做到与读书同行、与创新同行、与文明同行。在班主任的组织下,2017级本科生开展了一场有热度、有厚度的“停课不停学,读书无止境”读书活动,主动引导学生们将假期时间汇集到读书上来,做到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2017级本科生无一人缺席,全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一周一本书,同时做好读书笔记,以此来保证每位同学的读书质量。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阅读《文明的冲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理想国》等专业书籍,也会兼顾阅读《全球通史》《百年孤独》等典籍名著,陶冶了情操,开拓了学术视野,提高了专业素养。
课程育人升华理想信念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主导力量。各教研室组成课程研究团队,打造出《疫情与哲学》《从“战疫”感悟“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新冠疫情与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一门门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感人肺腑的典型事件为案例,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中树立理想、升华信念。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当成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思想理论课的事,而是所有课程都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
防控实践提高党性锻炼
自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总支有力组织各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党员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用实际行动锤炼党性。师生党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作为、挺身而出,纷纷为学校、社区乃至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党员鞠慧协助居委会每天为自己所在的单元入户门及电梯进行3次消毒;党员吕潇利用手工画生动形象地为村中的老人讲解防疫相关知识,并协助村卫生室对垃圾桶、主要干道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党员李明哲在社区劝返点登记来往车辆信息,帮助居委会发放宣传资料及口罩、蔬菜水果等物资;党员李雅丽自愿加入村疫情防控小组,在村口进行值班,守护村民们的安全;党员徐爽为烟台市开发区金桥派出所的公安民警捐赠了22瓶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战斗力,用朴实的做法和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誓言,让党旗在战疫中高高飘扬。
战疫系列活动凝聚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都成为了防疫战士,虽然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来传情送温暖,普及科学防疫知识、抒写战疫必胜的决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党支部及学院团总支的共同努力下,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海报增强了大家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饱含了对一线逆行者们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感激。学院通过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运用,赋予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实践的新内涵、新模式、新观念,营造了信任度高与互动强的良好氛围,引导每个学生用心去战“疫”,去发现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谱写新时代的主旋律。
贴心管理服务触动感恩心灵
学院党总支要求党员干部发挥管理服务育人功能,加强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管理服务育人长效机制。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党总支统筹安排,明确责任,每天将摸排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和生活状况,特别关注重点区域学生。学院领导、辅导员及班主任不定期通过电话、视频、QQ等形式进行线上家访,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做好学习规划和就业指导,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安心学习,健康生活。
(鲁东大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