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3月23日讯(实习记者 孔文杰)春节前期,伴随春运,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肆虐蔓延,席卷全国。二月、三月春回大地,本应是无数学子扣响新知识大门的关键时节,却遇见了疫情这头“拦路虎”。疫情当前,有人身在一线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申旭红老师讲述自己的在线教学。作为老师,虽无三尺讲台,但网络授课打破了我与学生们之间在时间、距离上的鸿沟。我远在疫区同18级85名学子在线学习,尽情探讨鱼类学奥秘,共同进步。

环境压力,终成动力
2019年1月21日,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湖北,期盼着一个团圆祥和的春节。事事难料,两天之后武汉开始封城,这种疫情的压力慢慢向周边城市蔓延开来,全家老少的心也都紧了起来。在湖北的日子,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疫情报道,盼望着疫情早一些被控制。初七、十五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过去了,还是没有收到“返程”的信号。直到教育部规定全国的大中小学都要延迟开学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了。
“延迟开学,网络授课”一度成为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们讨论的热点话题。身为教师的我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及单位号召,投身到网络授课的准备工作中去。网络授课首先需要流畅的网络条件,但是我所在的家里没有无线网络,这给远程授课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其实,相对于网络不便最大的问题是我上课得资料和电脑都不在我身边。我通过各方途径,终于借到了一台很老旧的笔记本电脑,不管有没有用,先拿出来试试!家里面人多,难免会很嘈杂,没事儿,我尽量找安静的地方;没有无线网,没事儿,我包流量开热点;没有资料,没事儿,我可以想办法联系同事及往届学生……对于即将网络授课的我来说,就算硬着头皮也得把问题解决好!虽身在严重的疫区,但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顶住困难和压力,一定要做到“停课不停学”,不能让我的学生落下一节课程!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最终确定了两个备选APP,“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首先,我带着部分同学进入了试音阶段,可是,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断断续续的声音根本不行。网络信号不好是个大问题,于是我抱着电脑在家里到处寻找最佳信号点,也不断的邀请学生进群调试。一次又一次,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发现了“腾讯课堂”中如果两个人同时连麦,那么就可以实现语音的较好效果,这给了我极大地信心!
《鱼类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对于85名水产同学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去营造最好的课堂氛围。备课期间我感觉精力充足,期待着2月25日上午第一次与同学们在腾讯课堂上见面。
临场问题,冷静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第一次授课时间已经来到。2月25日上午接近10点,正当我准备给18级水产专业的同学在线上首次授课时,一个意外出现了!电脑开不开机了,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而且马上就要到上课时间了,这着实让我很慌乱。几经调试,电脑仍旧不给力。于是,我就准备使用备用方案——“微信群授课”平台。我开始利用微信群语音聊天的方式进行语音讲课,找一名同学跟随着我讲的进度,及时把讲到PPT的截图发到群里。就这样,我依次从鱼类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和演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直到下课,顺利完成了绪论的讲解。
第一次授课,一波三折。我知道,再大的困难也不应停下授课的脚步。如果现在申请调课,延迟授课会导致后期学生课程过于集中,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
经过了多方面考虑,我改变了教学模式——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第二次上课,我将录制的第一章教学视频发给了学生,在微信群中引领大家分模块学习,随之穿插着问题解答,补充解释。一次课下来,学生反馈都还不错。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上课方法之后,我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一开始因为不熟悉网络教学,的确增添了很多麻烦,不过没有过不去的山,我相信我的努力,会让我的学生收获满满!
拉近距离,师生齐力
在我看来,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示范、讲解等手段,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怎样学,使学生从被动学、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教师自主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因势利导,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给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会给同学们圆满完成线上授课任务,让同学们在《鱼类学》中受益,获得应有的学习体验。
期待我们早日战胜疫情,期待与我的学生、同事漫步校园,感受春光,繁花与共!期待我们都安全归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