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烟台大学生网10月30日讯 (通讯员 王云龙) 今年30岁的强子来自山西,他的妻子米拉是亚美尼亚人。战争爆发前,他们正在纳卡地区探亲,在纳卡的农村里,他和米拉一家共度了平静的四个月时光,直到一声炮火撕裂了天空,他们的生活被完全打破。
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划破纳卡的夜空时,强子匆忙呼喊米拉一家,关掉了房间内的灯光。漆黑的楼道里,强子和米拉一家挤作一团。今晚,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带着媳妇四处避难,我们为什么不回中国?”
纳卡地区一直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争议之地。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占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期间双方因为领土归属问题而多次交火。在今年的9月27日,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率先发动军事进攻。
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爆发后,许多无辜平民在冲突中丧命,许多地区也充斥着战火的硝烟。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发出正式通告,在亚美尼亚的中国公民,可以与中国大使馆联系寻求帮助,安全返国,但强子没有。
“在那里生活,有时候,我觉得离死亡很近。”强子在视频里自述道,“你们好奇我为什么不求助大使馆,回到中国,那是因为我还有很多家人在这里。即使走的话,也只有我和我的老婆孩子,其他家人没了我的照顾,生活也会很困难,所以我决定先留在这里。”
防空警报解除后,带着媳妇深夜避难的强子,沿着斑驳的街道,去了朋友家里,那里有着饼干和热茶。明亮的房间里,米拉刚给小婴儿换完尿布,就接到了嫂子的电话,米拉的嫂子告诉他们,她所在的区域已经有80%的地方遭到了战争的破坏,她正带着孩子赶往这里避难。
而米拉的哥哥已经上了战场,他的孩子也需要强子来照顾。
“一顿饭,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安定“
纳卡撤离后,强子找到一个新的住所。
在接到米拉嫂子一家的孩子后,强子准备了土豆炖牛肉来招待他们。
强子问小男孩梅斯肉脯:”饿不饿?“
小男孩抬头直勾勾的盯着强子,两只手扣在一起,有些紧张,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回答道:“饿。“
等到饭饱后,小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吃。“
电视机里是亚美尼亚总统关于战争的演讲,电视机前是开心交谈的米拉一家,在强子的鼓励下,他们试着用中文表达自己。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已经把我当作真正的家人。看着孩子们吃的开心,我也觉得很欣慰。“强子说道:”团圆对于现在的我们,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当米拉嫂子从战区返回,深夜到家后,她的女儿“李杜诗”紧紧抱住了她,而最小的男孩“可乐”已经沉沉睡着,她小心地走过去,弯下腰帮他把被子重新盖好,又吻了吻一旁小婴儿的肚皮,小男孩“梅斯肉脯”轻轻地用手来回抚摸妈妈的背,这是他们最长的一次分离。

米拉姐姐和她的孩子们团聚
“希望再次见面时,没有战争,没有疫情”
“梅斯肉脯,你是我身边最黏我的人,明天(我)就要回埃里温了,不然就找不到车回去,我们快回去了,你有什么感觉?”
小梅斯肉脯低头玩着自己的手指,时不时抬头望强子一眼,神色有些哀伤,这个小男孩在纳卡农村的家已经没有了,而此刻,与他共度了4个月时光,帮助他们在纳卡撤离后安定下来的强子,也要马上与他作别。
强子不懂亚美尼亚语,他的妻子米拉一直是他们之间的翻译。妻子米拉低声道:“他说(等)爸爸回来了,以后我们一起来。”
女儿李杜诗在旁边默默没有说话,当强子叫了一声“李杜诗”后,这个亚美尼亚少女脸上瞬间绽放了灿烂的笑容,米拉笑着和她道别,然后对强子说:“她说,我不和你们说话,然后问,你吃鸡翅吗?”
强子叫“可乐”的时候,小可乐正高兴地玩着手里的玩具,他脸上是纯真的笑容,这个涉世未深的小男孩,并没有多少背井离乡的哀伤,但当米拉说他们就要回中国的时候,他的嘴角垮了下去,大眼睛闪躲不定,一会看看强子,一会看看手里的玩具。
“可乐你会想我们吗?”米拉问道。
“会。”小可乐回答完就低着头,没有再说话。
嫂子一家现在找到了一个大房子,有些破败,墙面也有不少裂缝,这是他们一家的临时居所,他们旧的家园早已被侵占,但相比于无家可归,他们是幸运的。
热心的邻居送来一些衣服,还帮他们修理房子。
嫂子一家安定好,强子也计划着回国了。临行的夜里,小梅斯肉脯躺在床上哭了,对他来说,与亲人的离别过于沉重。
第二天,与米拉家人拥抱告别后,强子和米拉坐上了去埃里温的车。
“我现在会离开他们,然后到其他城市,随后就准备回中国了。希望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健健康康。没有战争,没有疫情。就是风和日丽的一天,然后一家人重新团聚,吃吃饭,喝喝下午茶。我们只能陪他们到这里,希望他们在这边一切顺利。”强子说道。
信息和图片来源于强子在哔哩哔哩弹幕网的账号“花香不如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