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14日讯(通讯员 历春燕)暑假刚刚拉开序幕,烟台大学“文博小度”社会实践队便行动起来,于7月12日上午走进烟台市博物馆,开展以“文物活化”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实践队通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面对面访谈、实地走访博物馆展厅、现场采访游客、系统梳理馆内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烟台市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方面的探索。调研重点聚焦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创新、教育活动开展及文物“活化”实践路径等内容,力求全面捕捉文物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火花。

通过调研,实践队深切感受到烟台市博物馆在文物活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馆内的AR互动区、“3D文物展示”等数字化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就能让青铜器等文物“活”起来,直观感受历史细节;展示台前的视频动画也持续吸引着游客驻足,让文物故事更生动可感。在教育创新层面,博物馆每周日开展的“文博学堂”人气高涨,与中小学、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传统节日期间推出的特色活动更让游客及学生们在体验中亲近传统文化,让千年文物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暑期调研让实践队收获颇丰。队员们不仅近距离观察到科技赋能文物活化的生动实践,深入理解了烟台市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积极作为,更从博物馆与游客的互动中,感受到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期待。同时,实践队以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为博物馆进一步创新发展收集了鲜活素材、提供了新思路,也在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实践队的调研表示肯定,称年轻学子的关注与创意为文物活化注入了新动能。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的社会学习,更是当代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