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关于“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深入社区、走进基层,结合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青年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举办了烟台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提供学习范本,打下坚实基础。
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
风采展示
传承红色血脉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聚焦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创新实践激活红色基因传承、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团队2021年首赴延安实地实践,让红色足迹落地生根;2022年团队依托“5G+VR”技术打造“红街”直播与线上展厅,突破时空限制让红色文化“活”起来;2023年深耕“AR+VR”技术应用,推出“一镜到底”红色旅游攻略、“611”红色公交专线,串联红色地标,营造沉浸式体验,同年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军的草鞋”制作、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让革命精神可触可感。2024年加入全国大学生革命传统宣讲团,通过抖音、公众号等多元渠道扩大影响力,单条短视频获赞1.2万,话题浏览量超8万,构建起延安精神专属融媒体矩阵。

在乡村振兴方面,团队2023年首创“红色文化+互联网+果业”融合模式,搭建“星星之火实践团队”公众号、“红色助农?薪火相传”小程序,为延安果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贴上“红色助农”标签;同年赴甘泉县南义沟村调研,了解该村通过日光温室大棚、山地果园等实现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振兴之道。2024年社会实践队,将红色旅游与乡村产业深度联结,推出“红色旅游+特色采摘”路线,协助打造红色文创工坊,设计革命主题文创,还开展“青耘中国,夏耘梦想”助农直播,并收到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感谢信。

挖掘革命圣地红色文化育人资源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从2021年首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队一等奖起步,这支队伍以"挑战杯"赛道为熔炉,在2023年凭借《寻圣地振兴密码,铸胶东发展引擎》一课题斩获第18届挑战杯省级二等奖,校级答辩现场“让历史照进现实”的宣言掷地有声。2024年更以“双宣讲团”身份亮相国家级舞台——既携延安精神走进高校,又以井冈山精神浸润基层,实践足迹横跨陕鲁两省,形成“红+古”特色模式,让红色故事在文化碰撞中焕发新生。

最动人的收获藏在毕业季。团队成员将实践沉淀的信仰力量转化为前行动力——有人汲取实践中的丰厚经验,撰写出校极优秀论文,并发表在省级期刊;有人心怀热忱,成功考取选调生,在广袤的西部大地扎根奉献。近年来,首批成员从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走入世界500强企业,7人考研至双一流高校,他们如星火散落神州,在各自领域以实干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让红色基因在多元赛道中持续发光发热。

如今,2025届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的我们已经接过旗帜,那些在延安窑洞讲过的故事、在胶东山村绘过的壁画,正化作万千青年心中的火种。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聚焦胶东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
推动借鉴创新与活化传播实践
团队借鉴延安、井冈山红色文化发展经验,深入牟平区与福山区,对两地红色地名展开系统调研。队员们线上从官方网站和电话渠道采集红色地名信息,线下走访当地党史办、档案馆,梳理“雷神庙战斗遗址”“杨子荣故居”等红色地名的历史脉络,记录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传播力不足等问题,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活化方案积累一手资料。
围绕历史记忆传承开展老兵采访,实践队聚焦胶东籍抗美援朝老兵群体,通过面对面访谈抢救珍贵历史记忆。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问题,倾听老兵讲述胶东子弟兵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故事,以及家乡红色精神在异国他乡的传承与体现。这些饱含深情的口述史,不仅补充了胶东红色文化的鲜活细节,更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为宣传工作奠定情感基础。

围绕文化传播创新开展多维宣传,实践队发挥团队成员专业特长,联动新媒体平台打造宣传矩阵。队员们将调研资料与老兵故事转化为通俗文字、短视频脚本,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出系列推文等,用年轻化表达解读红色历史。同时,借助舆论引导技巧,策划线上互动话题,吸引更多人关注胶东红色文化,让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像延安、井冈山一样广为人知。
下步,烟台大学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实效原则,大力推动社区服务需求与高校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提高进社区服务项目化专业化进程,引领全校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