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 烟台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大学生网 > 校园新闻

烟台理工学院“乡音筑梦”实践队下乡推广普通话

文章来源:胶东在线发布时间:2025-07-18 09:07:00

       胶东在线7月18日讯(通讯员 张文淼)当清晨的阳光洒满五莲县的梯田,叩官镇幼儿园里传来孩子们稚嫩的普通话儿歌;傍晚的村委会广场上,村民们用不太标准却格外认真的普通话分享着—天的收获——这个夏天,烟台理工学院“青予•乡音筑梦”实践队的 10 名学子,在这里写下了—段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故事。

  从方言壁垒到沟通桥梁,他们为何而来?

  五莲县的方言里藏着太多故事。“夜来”是昨天,“杠赛来”是赞美,这些鲜活的表达是地域文化的展现,却也成了部分村民走出去的阻碍。有老人因听不懂政策宣讲犯难,有果农因直播卖货时口音太重流失客户,当地幼儿园的孩子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常让外地老师费解。

  “语言不通,乡村振兴就少了—条快车道。”带着这份认知,实践队从 7月10日起,用两周时间扎根叩官镇、松柏镇的田间地头。他们要在乡村里搭建—座桥梁,让普通话成为乡村与外界对话的通用工具。

  分龄施策:推普原来可以这么“接地气”

  “阿姨,您看这个直播带货常用语,念三遍,我教您怎么用!”在松柏镇的培训现场,队员张文淼正拿着手写卡片,帮果农李大姐练习话术。针对不同群体,实践队的“定制课堂”藏着太多巧思:给孩子的课,是会“动”的。幼儿园里,“拼音卡片接力赛”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到学习普通话的乐趣;模拟超市里,小朋友们举着“苹果”“牛奶”的字卡,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动画故事,让普通话成了比动画片更有趣的存在。两周后,原本害羞的小姑娘已经敢站在台上向大家许下:“我长大要当普通话小老师”的愿望。给村民的课,是用得上的。为青壮年准备的“务工用语包”里,有“工伤维权”“薪资谈判”等场景对话;给留守妇女设计的 “家长群沟通指南”,教她们用普通话回复老师消息;交给老人的就医三句话——“我头疼”“我吃这个药过敏”“谢谢医生”,简单而实用 。

  不止于“说”:让文化在语言里活起来

  推广普通话不是单向输出,更是—场双向奔赴。队员们走访五莲茂腔传承人时,72 岁的刘大爷用方言唱了—段《墙头记》,又跟着队员逐句翻译成普通话:“原来老祖宗的戏,用普通话讲也这么中听!”在乡村故事会上,果农王大哥用普通话讲起自己种樱桃的经历:“以前怕说错话,现在敢跟外地客商视频了,这季樱桃多卖了三千块!”台下的掌声里,藏着推广普通话最动人的意义——唤醒古老乡村的表达欲,唤醒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春答卷:队员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离开时,队员们看到了村中喜人的变化:村民李大姐发来第—条普通话微信,幼儿园孩子精心制作出“谢谢哥哥姐姐”的手抄报,村委会墙上新增了“每周普通话角”排班表……队员们在这半个月的实践中,除了付出汗水与精力,更收获了成长:从第—次站在村民面前说话结巴,到能从容设计—堂课;从觉得推广普通话很简单,到明白了要懂乡村,才能做好普通话推广的道理。

  如今,五莲县的风里,除了槐花香,还多了几分新的期待。那些被教会的普通话词汇,正在变成订单、变成政策理解、变成孩子们眼里更广阔的世界。烟台理工学院实践队埋下的不仅是语言的种子,更是让乡村与时代同频的可能。

一审:杨琳 
二审:司友志
三审:石一鸣

相关新闻

党团榜样EXAMPLE

更多

创业故事INTERVIEW

更多

男神女神PRANKING

更多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