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 烟台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大学生网 > 校园活动

烟台大学”薪火溯红“实践队参观烈士纪念馆

文章来源:烟大青年官微发布时间:2025-07-18 15:50:00

  7月13日,烟台大学法学院”薪火溯红“社会实践队走进江苏省徐州市王杰部队的王杰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探寻‘两不怕’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传承烈士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王杰事迹陈列馆采用回廊式布局,系统展示英雄生平。在纪念馆入口处,王杰义无反顾扑向炸点时的雕像格外醒目,瞬间将队员们带入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讲解员详细讲述了1965年7月14日地雷实爆训练场的惊险瞬间,当听到王杰在千钧一发之际毫不犹豫地扑向炸点时,队员们无不屏息凝神,神情肃穆,被英雄的壮举深深震撼。

       场馆的下一部分介绍了王杰的生平。展馆通过场景复原、日记摘抄、课本收集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他从小学时拾金不昧,到长大后毅然放弃高中入学机会参军入伍,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怀揣的爱国热情,以及其成长时的艰苦生活环境,生动诠释了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形成历程。王杰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字里行间尽显忠诚与担当。

  接着,队员们参观了王杰的日记和笔记等珍贵资料。泛黄纸页上,王杰亲笔写下的“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让烟大学子感受到了强大的信念力量。讲解员介绍,王杰对党的忠诚和对责任的担当,都体现在日常点滴的自我淬炼中。看到部分日记存在多种字体,队员们露出疑惑神情,讲解员解释道,原来是老班长右手受伤时,仍坚持用左手写下日记。王杰在参军期间共留下了352篇日记,总计约10余万字。这些日记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和思想感悟,是其坚定信仰与英雄精神的生动写照。

       陈列馆核心展区聚焦1965年7月14日。通过历史照片、现场还原模型及实物陈列,完整呈现了王杰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组织民兵地雷实爆训练时,炸药包突发意外险情的关键时刻。当导火索意外点燃,王杰在不足1秒的反应时间内,毅然扑向炸点,用身体掩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英勇牺牲。展柜内,其牺牲时携带的严重变形钢笔、被炸碎的血衣残片等遗物,无声诉说着牺牲的壮烈。部队提供的历史档案显示,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在再现当年爆炸事件的展板前,队员们认真聆听着十二位幸免于难的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名字,看着爆炸瞬间的站位图,于小涵同学不禁感慨王杰扑向炸点时意志的坚定。

  展馆最后部分展现了“两不怕”精神的时代传承。这里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学习王杰精神的题词手稿,以及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的相关指示。通过大量图文资料和影像记录,呈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该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学习践行王杰精神的生动案例。实践队在现场观看了被王杰掩护幸存的民兵李彦清老人(时年19岁)的采访视频。老人清晰回忆:“炸药包冒烟瞬间,王教员大喊‘快闪开’,同时猛扑上去。爆炸后,我脸上身上都是他的血...他救了我们12条命。”老人哽咽着叮嘱观众:“‘两不怕’精神是用命换来的真理,年轻人一定要接住!”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围绕王杰精神展开了反思与讨论。蒋相汝同学凝视着王杰入党申请书的复印件说:“以前总觉得英雄遥不可及,现在才知道他是在平凡中不断磨砺自己,伟大源于平凡的积累。”陆一嘉同学则在王杰的“三不伸手”准则前驻足良久,认为在充满诱惑的今天,这种清醒和自律是抵御精神懈怠的利器。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发表感想“担当,就是当别人后退时,你有向前的勇气”“把平凡岗位做到极致,就是我的‘战场’”“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平凡的日子中也可以孕育出不平凡的英雄精神”等话语,展现了他们对“两不怕”精神的深刻感悟与传承决心。

       事实上,王杰精神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2017年,习近平主席来到王杰部队进行参观学习。习近平主席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主席的话语为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指明了方向,队员们也为此深受鼓舞,决心在学习生活中发扬王杰精神,让更多人学习到王杰的英雄事迹。 此次烟台大学学子们走进王杰纪念馆,正是对习近平主席指示的积极响应,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王杰“两不怕”精神的魅力,并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一审:杨琳 
二审:司友志
三审:石一鸣

相关新闻

党团榜样EXAMPLE

更多

创业故事INTERVIEW

更多

男神女神PRANKING

更多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