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儒家文化精髓,推动乡村美育发展,近日,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儒风舞韵”支教团走进山东省济宁市邹城部分乡村学校,开展以“传承儒家文脉,点亮美育之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聚焦“文化传承+美育赋能”双核心定位,致力于为乡村青少年提供系统的舞蹈教育与传统文化体验,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山东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礼乐传统深厚,但部分乡村学校仍面临专业美育资源缺乏、艺术教育薄弱等现实问题。此次支教行动通过舞蹈教学与文化课堂相结合,弥补美育短板,引导孩子们在艺术体验中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与艺术共绽光芒
在教学活动中,支教团成员以汉唐历史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了解古代宫廷礼仪、服饰妆容及乐舞风貌。随后,重点开展汉唐古典舞代表作《礼仪之邦》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体会“礼”“义”“和”“敬”等儒家精神内涵。

解码《礼仪之邦》,以教学品味古韵
课堂上,志愿队员采用“视频示范+分解教学+趣味互动”的方式,循序渐进教授动作要领,如拱手礼、行拜礼等,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与节令、农耕、自然等元素的关系。例如春日舒展动作象征草木生发,秋日沉稳舞姿寓意收获与感恩,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生长。


为展示教学成果,支教团还组织了舞蹈汇演活动,学生们身着汉服登台表演《礼仪之邦》,以古朴典雅的舞姿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赢得师生一致好评。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也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
志愿队员表示:“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传播之旅,更是一场彼此滋养的双向奔赴。我们把舞蹈带进乡村,孩子们却教会了我们如何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烟台大学学子将长期坚持参与支教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