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24日讯(通讯员 刘国庆)10月21日至22日上午,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网、中国山东网、大众网等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和党委宣传部共同授课,学校党委书记车先礼出席并讲话,校长助理胡俊明参加,全校各级宣传工作骨干及辅导员共计50余人参训。

培训伊始,车先礼在致辞中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是凝聚发展共识、展现办学形象的“喉舌”与“窗口”,在新媒体传播格局持续变革的当下,构建全校“一盘棋”的宣传工作格局势在必行。针对全体参训学员,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兼顾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重提升,始终站稳“讲政治、顾大局、懂规律、通人心”的工作立场,以“有战略视野、有境界想法、有情怀温度”的综合素养开展工作;二是要扎实掌握新闻写作、新媒体运营、人际沟通等实操技能,强化问题意识,做到学有所悟、以学促干,为推动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帮峰以《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政治表述》为题,结合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案例,深入阐述如何提升新闻宣传工作中政治表述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他从“历次全会”表述的适用场景、特定政治术语的精准使用,以及“法治”与“法制”等易混淆关键概念的辨析等维度展开详细讲解。他着重强调,宣传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与工作严谨,每一个表述、每一个字眼都要反复推敲,确保与党中央最新精神和规范表述高度一致,坚决杜绝政治表述偏差。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庆以《织密意识形态“防护网”,下好防治并举“先手棋”》为题,通过剖析高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正反典型案例,生动解读意识形态工作“防”的重点与“治”的方法。他指出,当前高校舆情呈现“传播速度快、参与主体杂、情绪色彩浓”的鲜明特点,面对这一形势,必须严格遵循“快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多讲措施” 的舆情应对原则,同时建立健全舆情精准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中国网山东频道执行主任刘丹以《从“写新闻”到“讲故事”:高校新闻的价值挖掘与叙事升级》为题,结合多所高校的优秀新闻案例,深入解析新闻叙事“破圈”的技巧与方法。她提出,高校新闻宣传要跳出传统“事件报道”的框架,通过挖掘校园里的鲜活故事传递育人温度,让新闻内容真正走进师生心里、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山东网烟台频道站长景立婷聚焦《全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实操》,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指导”的“手把手教学”模式,详细拆解通讯员新闻稿件的写作规范、亮点挖掘方法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切实破解基层宣传人员“不会写、写不好”的实操难题。

大众网烟台福山(教育)负责人王瑜以《如何讲好全媒体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新故事》为题,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发展需求,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宣传的差异化路径,指导参训人员精准把握职教宣传的“时、度、效”,让职教故事更具感染力与传播力。
在交流分享环节,党委宣传部的四位宣传干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理论讲解+案例复盘+现场演示”的形式,分别围绕新闻撰写规范、公众号排版设计、宣传视频制作、新闻摄影要点等内容进行细致拆解与经验分享,确保每一项技能都让参训人员“学得会、用得上”,实现从“理论认知” 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既深化了参训人员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认知,也提升了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以前写新闻总是感觉没头绪,这次学到的技巧回去就能用了!”财经商贸学院刘老师举着笔记感慨道。智能制造学院吴老师也表示:“通过老师对政治表述和意识形态的讲解,我才意识到以前写稿时有些表述还不够严谨,今后一定会反复核对,守住宣传工作的政治底线”。
从开班时的期待,到结业时的满载而归,参训人员带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回到各自岗位,他们将成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力军”,用更专业的能力、更严谨的态度,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而这场培训播下的“种子”,也将在校园宣传工作的实践中逐渐生根发芽。










